文献阅读(二十一)

摘要翻译

第一类地脉动是地球上研究较少的地震背景振动。证据表明,这些振动的来源是由海洋重力波与海底地形耦合引起的。因此,这些来源应该位于小于海洋波长的水深处。利用最先进的海浪模型,我们进行了首次全球规模的初级微震垂直分量功率谱密度的地震建模。我们的建模使我们能够推断,在南半球观测到的初级微震的弱季节性与源的弱局部季节性相对应。此外,对主要贡献于每个台站的源区域的系统分析揭示,北大西洋东西两侧的台站对频率依赖的源区域都很敏感。在低频(即0.05赫兹)下,主要的源区域可能位于距离台站数千公里之外。这一观察表明,在最近的海岸识别初级微震的源区域可能会产生误导。

相关研究的重要性

  1. 了解地球的自然振动:初级微震是理解地球内部动力学和海洋与地壳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
  2. 环境监测:微震活动与海洋活动紧密相关,可用于监测气候变化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3. 地震学研究:微震的研究有助于改进地震波传播理论,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前人研究及不足

  1. **Hasselmann (1963)**:首次提出了海洋重力波与海底地形相互作用产生微震的理论。
  2. **Haubrich et al. (1963)**:通过比较微震和涌浪的频谱,确定了近岸区域的微震源。
  3. **Juretzek & Hadziioannou (2016, 2017)**:使用波束形成分析推断了初级微震频率带中瑞利波和勒夫波的源位置。

不足

  •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区域,缺乏全球尺度的系统分析。
  • 对于微震源的季节性变化和频率依赖性研究不足。
  • 缺乏对远离台站的源区域的深入研究。

本文使用的数据和方法

  • 数据:使用Geoscope网络的24个地震台站在2013年记录的连续地震数据。
  • 方法:采用最先进的海洋波模型WAVEWATCH III进行全球规模的地震建模。

本文结果

  • 确定了全球初级微震的源区域。
  • 发现南半球初级微震的弱季节性与源的弱季节性相对应。
  • 揭示了北大西洋东西两侧台站对频率依赖的源区域的敏感性。

本文创新之处和贡献

  1. 全球规模建模:首次进行全球规模的初级微震建模。
  2. 季节性分析:提供了南半球微震季节性变化的新见解。
  3. 频率依赖性研究:揭示了低频下微震源区域的远程特性。

本文不足

  • 模型简化:在模型中未考虑局部场地效应和三维传播效应。
  • 数据限制:研究基于2013年的数据,可能需要更多年份的数据来验证模型的稳定性。